声明:本文由指挥家VR原创,首发“VR价值论”。该文先后被腾讯、百度、雷锋网等媒体转发。如需转发请标注出处;
在中国说起买房,“样板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作为楼盘营销中的重头戏,即使预算紧拮,开发商也会尽办法让准业主们对这个精心布置的“未来家”留下美好印象。
VR技术的兴起使开发商有机会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成本进行样板房/样板段的制作和营销。对于用户而言,VR技术可以使自己通过沉浸于未来场景的方式来选择、定制自己未来的房子。
作为2016年新晋地产黑科技,VR样板房的在地产领域广受欢迎。也有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希望能够加入到这个领域。作为国内第一个将VR样板房进行规模化制作的VR内容团队,指挥家VR在这个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经验。
今天的【指挥学堂】,就请到指挥家VR元老级美术总监指挥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给大家揭晓《VR样板房的制作流程》。让准备进入到这个领域的小伙伴实现轻松入门,大家掌声欢迎↓
VR样板间是指VR技术与房地产行业营销需求结合的产物。 它根据实体样板房的设计和比例进行制作,购房者仅需带上VR眼睛便能进入如“真实样板房”一样的VR样板间,并进行更换沙发款式、壁纸、开关水龙头等一系列交互动作。此外,VR样板间不止局限于室内,同样也适用于小区外景和城市规划,体验者可在项目内进行移动和漫游,自由浏览小区室外配套景观和城市整体布局。
VR样板间的制作流程
在VR样板房的制作过程中,第一步项目资料的前期收集、整理是非常重要,VR样板房的制作离不开此部分资料。如遇到资料不完整、整理混乱等情况,很有可能会影响的项目的开发制作进度。那么具体在VR样板间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开放商提供哪些资料,它们又有哪些用途呢?
如下表:
CAD用来搭建框架结构,而效果图则用来制做软装。所以在开放商所提供的资料中,样板房的CAD图纸和最终效果图是保证成品与实际效果吻合的基础资料。需特别注意的是如提供的效果图不是最终版本,则会导致项目的反复修改、增加双方沟通和时间成本、出现导致项目逾期等情况。
a. 建模
可用于建模的软件工具非常丰富,如:
3D Max、Maya、ZBrush、Cinema
4D 等。其中最常用到的建模软件为就是3DMAX和MAYA。因为在建筑建模中的效率较高,3DMAX是室内建筑装饰效果图和室外建筑设计效果图的首选建模软件。在建筑场景建模中,3DMAX主要用于实现室内外基本建模、材质赋予、贴图使用和灯光创建等工作。对于具体的建模流程很容易找到完整的教程进行参考,今天主要分析下在为VR地产项目的建模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
虽然Vray材质在使用中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物理照明和更快的渲染。但由于VR地产项目的后期制作会在UE引擎中完成,而UE4不支持Vray材质。因此必须提前将场景中所有的材质由Vray材质转换为Max的默认材质 。
(系统默认材质球界面)
项目内相同的物体,只需要保留一个即可,其它的可以在UE4中复制。这样可以减少需要导入UE模型的物体数量。如下图中的沙发和台灯属于重复的物体,就可以在UE中直接进行复制。
进行到整体家居物体的优化时,可以以材质区分附加到一起。打个比方比如桌子的桌面和桌脚是不同的材质,这时候可以将两个材质“组合”成一个材质球,以达到减少整个场景的物体数量的目的。
(没优化前的卧室高模—
图片出自指挥家VR的云谷花园案例)
b. 模型优化
在3DMAX软件内建立的模型为没经过优化的高模。高模由于面数太多很考验电脑性能,若遇到电脑配置不好会遇到直接死机等状况 。为防止这种心塞的情况的发生,以及为了使项目的运行更加流畅,需要将模型进行优化。
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删除不可见的面。如下图中在VR样板间经常出现的橱柜,靠近墙壁的那面即为不可见面。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保证物体不变形的基础上,再尽量减少物体面数。
如果你是传统效果图或者建筑漫游动画行业出身,在接触到UE4的制作时第一要注意的就是两套UV的概念,第一套UV跟我们传统的理解是一致的的,主要是承载材质的UV信息即贴图纹理UV。关键的在于第二套UV,它的意义在于承载UE中的光照信息即光照UV,如果你的模型只有第一套UV没有第二套UV,那么模型导入到UE中,灯光构建完以后你会发现模型无法呈现。
光照UV的要求可能就会比较繁琐,它要求你的UV必须是完全分开、没有反转、没有重叠、拆分的合理并且充分利用了UV框,扣除一些比较方正的模型可以通过3DMAX自带的自动拆分UV功能以外,类似床、窗帘、被单之类有褶皱、不规整的模型很多时候得人肉拆分,有时候也可以利用ZBrush、Unfold3d等软件辅助,这个步骤关系很多时候枯燥且无聊,但除非你采用全动态光的形式,否则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以VR样板间内的床头柜为例-展第二套UV)
下图为优化后的低模↓
(优化后的卧室低模—指挥家VR云谷花园案例)
当模型在MAX中处理完毕后,我们就进入到UE中开始视觉部分的处理。
Vray、MR等传统渲染器在制作流程中修改一张贴图或者一个材质参数都必须重新渲染。而UE除非动到灯光和物体,如仅仅替换材质球或更换物体的话则不需要重新渲染。对于高品质VR地产项目, 常选择UE进行视觉部分制作。
(此章节案例为指挥家VR-三亚海棠长滩项目)
而进入UE的第一步就是灯光处理,需要在样板间还没上材质前完成。因为如果在光影还未处理的情况下直接上材质就无法表现出材质本身的特性,也无法展现出物体在正确的光影下所呈现的效果 。
灯光处理环节更多的是为了表现光影效果以及场景的氛围,这个过程没有固定的参数,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处理。其中的关键是对布光的理解。因为现有的软件无法模拟自然光源,布光需基于现实并模拟现实。如果之前有过效果图或者建筑动画的渲染工作经验,这个过程会让制作者觉得很熟悉。
当灯光处理完以后就来到材质部分。因为UE的渲染机制,使得我们可以任意的更改材质而不需要重新渲染,所以这个环节更注意工程师个人对材质的理解。建议如果想要做出真实的材质,可以去学习一下关于PBR的概念,这对如何做出真实的材质会有很大的帮助。
灯光及材质处理完以后,那么UE视觉部分就只差后期了。通过UE的后期处理体积,我们可以更改对比度、色温、饱和度等等为画面加分。如在指挥家VR为清凤集团制作的海棠长滩别墅VR样板间中就调整了色彩和对比度,使项目在美观度和表现上更为丰满。
UE后期初期前后效果对比
当后期处理完以后那我们就来到了下一步:程序处理
目前适用于Vive设备的主流移动方式为瞬间传送。采用这种移动方式主要原因,是由于Vive基站采用的Lighthouse技术目前的覆盖面积有限,用户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自由移动。即使将来出现基站级联或者Inside Out方案,受限于实际场地用户可自由移动的范围也不会太大。
虽然除了瞬间移动之外,
还有很多的移动解决方案,比如如线性移动和上帝视角切换。但是相比之下无论用户体验还是操作都会有所限制。线性移动方式是用户摁下手柄拨盘后进行线性的前进后退。这种方很容易产生晕动症,即移动的视觉信息和静止的内耳平衡信息产生冲突。而上帝视角切换,则是让用户在选择进入其他房间时,先跳出到一个缩微模型,再选择要进入的房间进入等比的场景。这一方式的问题在于,会让用户在频繁切换中迷失方向。在重新进入场景后需要左右观看,重新找回方向。
瞬间移动能够让用户选择自己要跳转的位置点,确定后在保持人物胶囊体的旋转量的情况下瞬移到该位置,在视觉上表现为同一观看角度的视角放大。这样即避免了晕动症又可以保证用户不会丢失方向感。UE引擎提供的VR模版中,玩家瞬移后的正方向由头盔的旋转量决定,没有视角放大的效果,容易迷失方向。
在VRoom中我们尝试采用让交互按钮立体化,以适应新的交互背景。平面hover状态变成了立体的物品overlap状态。供用户选择的菜单照片也变成了缩微模型。
以切换沙发为例:传统方式是点击平面按键后出现选择菜单,然后点击相应的图片选择沙发。而在VRoom设计方案中,用手柄触碰立体的魔方按钮后出现三个小沙发模型,然后选择小沙发进行切换。
悬停时的尺寸变化与平面处理方式类似。使用Timeline加Lerp即可以实现尺寸平滑过度和动作的正播逆播。
到最后交付之前还有一个重要工序就是测试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找bug,如房间内材质的瑕疵、物体是否缺少碰撞处理、里面的摆件是否出现无辜跳动等问题就需要在此环节中找出。
测试环节结束后,开始进行高品质场景构建。在测试前我们会将各参数调整到比较低的指数,目的是在大效果一样的前提下,让项目更好的运行以便快速测试。然而由于测试过程中的项目参数低导致的光影不够强烈,桌子有锯齿等情况需要在高品质场景构建中进行优化,将参数提升到正常的指数,此步骤也是VR项目制作中最后一个环节。在得到最终的效果后,我们就可以将一个完整的项目交付给客户了,一个商业VR项目也就到此结束了。
版权申明:本文由指挥家vr(www.zhjvr.com)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VRoom" "VRoomX"是指挥家VR注册商标,盗用必究!